2022年新能源汽车事故_2022年新能源汽车事故案例分析
1.热议 - 专家:电动车比燃油车更易自燃!行驶/充电过程火灾发生率高
2.点滴资讯 | 上半年国内电动汽车起火事故下降31%
3.车主曝威马“锁电”致续航大缩水
2020年,江西人章先生冲着“自动驾驶”的亮点,购买了一辆特斯拉,还不惜花费5.6万元加装了“基础版辅助驾驶功能”,特斯拉官网上对这个“基础版辅助驾驶功能”的描述是——“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包括自动泊车、自动辅助变道、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等。喜提爱车之后不久,章先生的车在“自动驾驶”功能开启的情况下,竟然直接撞向昌栗高速一个施工路段的路障,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章先生非常纳闷,特斯拉大肆宣传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居然连最常见的路障都无法识别,并且整个过程没有做出任何制动等应急反应。随后,章先生联系了高速交警,令他意外的是,交警认定司机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事后,章先生去找特斯拉“讨说法”,而特斯拉则教章先生长了记性,工作人员指着官网页面下方的一行小字标注让他看——“车辆尚未完全实现自动驾驶”。章先生花了5.6万元买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实际上不过是一个L2级的自动驾驶辅助,类似的功能,其他厂家的选装价格仅为一两万元。
2020年底,特斯拉将一个L2级驾驶辅助系统,命名为FSD(Full Self-Drive),即“完全自动驾驶”。
『 吹牛已成新能源车市场营销常态 』
像章先生这样被厂家过度宣传所误导的消费者并不是个案。
夸大宣传甚至是虚假宣传,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车市场尤其严重。汽车不同于其他商品,它直接关乎消费者以及公众的生命安全,新能源车行业愈演愈烈的“吹牛”之风应该有人来踩踩刹车了!
越来越虚的续航
新能源车最常见的虚假宣传就是续航里程虚标。今年1月,特斯拉就因为续航虚标被韩国重罚28.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00万元)。
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KFTC)称,特斯拉在广告中夸大了在韩销售车型的电池性能,包括Model 3在内的特斯拉车型在零下气温中行驶时,续航会下降,而这些情况在官网和广告中都未注明,涉嫌违反韩国《公平标签和广告法》。
在被KFTC调查后,特斯拉韩国官网将Model 3的续航里程,更改为“单次充电高达528公里”,此前的宣传为“超过528公里”。
国内也屡有相关投诉。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一位来自天津的王女士称,系统在未行驶的情况下显示满电状态下该车续航里程仅为378公里,而非当初销售人员告知的480公里。王女士主张特斯拉北京公司、特斯拉天津公司在向其销售车辆时对于车辆行驶里程存在欺诈行为,要求退还购车款并三倍赔偿。
另外,北京新诚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某购买Model 3长续航版后,发现车辆表显的续航里程为520公里,实际续航里程只有400公里左右,远远达不到厂家宣传的668公里。新诚公司认为,特斯拉构成虚假宣传,存在欺诈行为,诉求判令退车退款。
曾深陷车主连环维权事件的小鹏汽车,也被曝出续航虚标的问题。一位小鹏P7车主张先生投诉,小鹏P7提车半个月后,出现一晚上掉电10-20公里的现象,当时宣传480公里的续航,实际也就跑240公里左右,最多大概270公里。张先生担心到了冬季车辆续航里程还会进一步缩水。
明目张胆的欺诈
2022年小鹏P5遭大量用户投诉,原因是消费者发现,在小鹏P5 2021年的工信部轿车公告中,锂电池生产商赫然写着宁德时代,但其更改供应商后却依旧以宁德时代为卖点。对此,小鹏汽车则表示从未以电芯品牌作为卖点,并不存在误导行为。
但众所周知,电池、电机和电控作为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部件,一直是车企对外宣传的重点,也是消费者买车时关注的重点,小鹏汽车所谓“没有将电池作为卖点”的说法不仅荒唐而且可笑。
小鹏P5 550E维权车主发现,该车的电池采用中航锂电的电芯,电池包封装贴牌“肇庆小鹏”。
这种以次充好、货不对版的事,特斯拉也干过。2020年有特斯拉车主爆料称,原本应该安装的整车控制器型号从Hardware 3.0硬件变成了算力较差的Hardware 2.5,“拆了自己的新车才发现芯片被掉包”,车主称。
直到越来越多的车主现身说法,特斯拉才承认是因为供应链问题才更换了部分车辆配件,并为涉及到的车辆进行更换,之后特斯拉也被工信部约谈。
与续航虚标相比,零部件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的行为性质更加恶劣,这不仅是过度或者虚假宣传的问题,本质上是欺诈。
“永不自燃”的电池
针对担心电池安全的用户痛点,不少厂商开始标榜自己的电池“永不自燃”。
比如宁德时代就曾宣称自己的NCM811三元锂电池“永不起火”,但在投入市场后,搭载该款电池的许多车型无一幸免,连续出现多次爆燃事故——
2021年2月,一辆小鹏P7在广东肇庆街头发生自燃;2021年7月,一辆蔚来EC6在高速上受到撞击后发生自燃;2021年8月,上海市静安区一辆蔚来ES6发生自燃事故,经调查是电池原因发生爆炸起火……
尽管多个搭载了宁德时代NCM811电池的车型发生了自燃事故,宁德时代依然表示不会放弃NCM811电池发展路线,不仅有NCM811高镍三元锂电池,还有NCM523、NCM622等电池。
越来越快的“零百加速”
纯电动车的“加速性能”一直是车企们津津乐道的卖点,也是很多消费者追捧电动车的理由。随便一台电动车加速性能都堪比超跑,但事实上,某些纯电动车宣传的0-100km/h加速是有水分的。
要达到厂商宣传的“零百加速”3秒多,必须满足满电、路况良好等前提条件,但宣传广告上却没有此类标识和备注。在只有50%电量时,这些车型的0-100km/h加速都比宣传数据变慢了不少。
而且,如果没有其他性能配套,比如更好的刹车系统、抓地更好的轮胎、更好的车身刚性、更好的悬挂系统、更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过快的加速性能不仅不是优点,反而因为更容易导致失控而是一个缺点,而且这个缺点还可能很致命。但这一点,EV厂家是不会去考虑的。
望眼欲穿的交付
2022年某投诉平台上,众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都表示遭遇了延迟交车的情况,等待超过3个月的情况十分普遍。
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具体的消费者而言,交付了定金和车款之后,车辆迟迟不能交付不仅很熬人,也是有成本的。现代社会,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有时候是最大的成本。从厂家的角度,不能如期交车,就是承诺无法兑现,就是违约。
更过分的是,部分车企会采用躲避的方式来“冷处理”,消费者的权益在他们心目中完全可以无视。
不自动的“自动驾驶”
近10年,汽车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吹牛”,恐怕就是“自动驾驶”。特斯拉首先提出了“完全自动驾驶能力”,但所谓的“自动驾驶”套件FSD只不过是一个L2级辅助驾驶系统。
特斯拉的这种夸大宣传已经造成多起恶性事故,特斯拉也由此在国外受到多家组织的调查和指控。美国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DMV)指控特斯拉在广告中对自动驾驶进行了虚假宣传;在德国,特斯拉Autopilot和FSD的描述也被认为是误导消费者的营销策略。
但在中国,特斯拉官网依旧采用“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宣传字眼,试图迷惑中国消费者。
国内造车新势力也跟着特斯拉大玩文字游戏。在之前的宣传中,多家造车新势力将营销重点放在了“自动”二字上,例如蔚来的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小鹏的XPILOT 3.5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还有“放心开 有我在”的理想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
到了2021年,蔚来ES8车主林先生在使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不幸发生车祸离世,才惊醒了消费者,大家明白了所谓“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并不靠谱。新势力车企也纷纷悄悄删除了“自动”二字,改用更加含混的“智能辅助驾驶”等表述方式。而在2022年,蔚来汽车又忍不住将辅助驾驶系统改成“蔚来自动驾驶”。
蔚来自动驾驶,普通人按字面理解就是完全自动驾驶,但实际上它依然只是L2级驾驶辅助。
“500万内最好”
2022年理想发布了L9,这台车最让大家记住的是李想那句“500万内最好的家用SUV”;随后上市的小鹏G9则自称是“50万以内最好的SUV”,而蔚来ES7则自称“50万SUV天花板”。
华为余承东在问界M7首批车主交付后表示,“我们的车最大缺点是价格太低”,并称“问界M7舒适程度体验可谓是超越了百万级的豪华车型”。
不得不说,在汽车营销领域,造车新势力们靠这种不惜与广告法“死磕”也要吹牛的精神,收获了一波又一波关注度,在流量为王的今天确实是赚到了,但企业和品牌的诚信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瓦解,最后破产。
编者按:
过度和虚假宣传应承担法律后果
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种种过度宣传、虚假宣传,还有抹黑对手的攻击性宣传,层出不穷,事实上对消费者已经造成了严重误导(不少人打开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之后,真的以为可以躺着开车),产生了严重后果,对整个行业也造成了恶劣影响。
一方面,过度宣传直接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这毋庸多说。另一方面,务实严谨的车企吃亏,敢吹能吹的车企却火了,长此以往车企只会比谁更会吹牛,最终劣币驱逐良币。
有些车企之所以这么敢吹,主要还是因为处罚力度不够甚至不会受到处罚。为了行业更加健康发展,也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有关管理部门该出手了,对于那些言过其实的夸大宣传甚至是虚假宣传要“零容忍”;对于消费者,我们的建议是“最好的维权就是不用维权”,买车时大家要远离那些喜欢吹牛的品牌、三观不正的品牌。?(文|葫鹿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Dear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热议 - 专家:电动车比燃油车更易自燃!行驶/充电过程火灾发生率高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相当迅猛。
根据统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六百九十万辆,同比增幅接近一倍。有预测显示,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也有望达到九百万辆!
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这一类车型所暴露的安全痛点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碰撞后起火、电池自燃等安全问题,成为了阻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十五万以内的平价电动车中,很多车型的电池防护系统做的都比较基础,因此在这一价位下,不少消费者出于安全考虑,更愿意接受燃油车。
不过,3月25日上市的风行雷霆,作为一台13万级别的纯电SUV,却号称能以“铠甲电池技术”,带来全天候的安心。那么,这辆纯电SUV到底能让用户有多安心?这一次,我们聊得深一点。
电池的安全薄弱点到底在哪?
一说到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大家其实都能想到“自燃、起火”这些问题。对此,我们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据资料显示,2022年,媒体一共报道过国内30多起新能源车碰撞后“起火”或者是“自燃”的事件。而未经媒体报道的网传自燃起火事故,大概有60多起。
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因新能源车而发生的火灾比2021年上涨了32%。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车保有量的上涨,车辆发生火灾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那么,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事故背后的原因或者说逻辑是怎样的呢?首先,在去年大部分新能源车起火自燃的事故中,都是碰撞后起火。简单来说,这些新能源车在碰撞之后,电池结构遭到破坏,从而造成电池短路、热失控,最终导致了车辆起火燃烧的事故。
在这里,我们基本上就可以下一个定论了,电动车碰撞后电池起火,大多是因为电池防护不到位,结构稳定性不高所导致的。而除了碰撞后起火外,也有一些新能源车是在正常行驶、静止停放或者充电的过程中出现了自燃事故的。这样的情况就可以说是“车辆自燃”了,毕竟没有外力碰撞因素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事故的核心原因,在于电池的热失控。比如某一颗电芯发生热失控之后,BMS电池管理系统没有及时发现并且做出保护动作,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自燃问题。另外,在一些新能源车中,也出现涉水过后电池发生故障的问题。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暴雨或者涉水过后,其背后的原因,大概率是电池包的密封强度不够,内部进水而导致的。所以总的来看,新能源车起火等故障,其原因要么是外部保护强度不够,要么是电池管理系统无法很好地对内起到控制作用。
在明白了这些原理之后,我们接下来再来聊聊,针对上述痛点问题,风行雷霆这台13万级纯电SUV又做了些什么?
铠甲电池系统,带来了哪些技术特征?
客观来说,风行汽车布局新能源的时间确实相对比较晚。但是,在这个品牌布局新能源赛道的过程中,一直都将安全研发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所以,风行雷霆来得虽然要晚那么一点点,但是从技术安全性的角度来说,其配备的铠甲电池系统,却是比较成熟的。
简单来说,铠甲电池采用了四维超高防护盾技术,从整车、整包、模组到电芯都有四重防护加持。基于这四重防护,全方位满足了车辆三电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即便是在13万价位区间内,也能带来比较不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表现。
首先,在整车设计结构中,风行雷霆的高强度钢材占比达到66%,在同价位车型中处于领先水准。而且,在乘员舱周围,这辆车采用了较多的超高强度钢材设计,能够有效的提升车身的安全性能,并且通过高强度防护车身框梁,更大程度上对驾乘人员起到了保障作用。
在电池包周围,风行雷霆采用了稳骨架结构,以“目”型地板骨架为基础,为电池包带来了良好的防护作用。同时,加强铝板搭配高效搅拌摩擦焊技术,也进一步强化了电池包的外部防护能力。这样一来,即便是遇到了碰撞事故,也很难殃及到电池组。
实际上,在电池组自身的设计上,也有着一系列的安全设计。举个例子,铠甲电池采用狭长设计,其长度为2097mm、宽度为1233mm。相比于宽大的方形电池,这种狭长结构的电池组可以在侧面碰撞时拥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另外,在电池防护方面,风行雷霆的铠甲电池执行最高的安全防护等级,其电池拥有IP68级别的防水能力,确保了雨季、涉水等场景下的安全性。
除了被动防护外,电池的主动防护技术也很重要。首先,铠甲电池采用高电压中镍正极,兼顾中镍热稳定性及高镍能量密度,从电芯化学性能方面,就保障了它的稳定性表现。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单个电芯热失控而殃及到整个电池组,铠甲电池还采用了防止热扩散的内部设计。
简单来说,这一设计就是在每一颗电芯外围,用隔膜防火涂层进行覆盖,同时在每一颗电芯之间还采用纳米级材料阻绝热传递。基于此设计,铠甲电池可以保证热失控蔓延时间大于五分钟,搭配1200℃以上的高熔点电池上盖,为车内驾乘者的逃生预留了足够的时间。
在电池管理系统层面,风行雷霆也针对BMS的工作逻辑进行了优化。在发生碰撞后,系统会迅速感应到车辆碰撞,并且在碰撞后及时切断高压电,避免车辆发生起火事故。同时,基于这套电池管理系统,可以让电池在适宜的温度区间内工作,从而更好地维持电池组的热稳定性,即便是电池外壳发生轻微的变形,其内部也不会出现短路爆燃的情况,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车辆的电池安全。
在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还得用实际表现来说话
从技术理论来看,风行雷霆这款13万级纯电SUV搭载的铠甲电池在安全性方面的确很有一套。但是这些理论层面的技术,很难让消费者直接地感受到其电池的安全性能。为此,东风风行也通过参加TOP Safety测试,为我们直观地展现出了铠甲电池的安全性。
在车辆刮底、拖底碰撞试验中,风行雷霆的电池包前后三次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大力撞击,均无明显变形。除此之外,高压系统也在第一时间断电,整车没有出现起火燃烧的情况。这也说明,当车辆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即便遭遇碰撞,或者经过地面异物剐蹭底盘、上坡过程中托底,也无需过于担心车辆的电池安全性。
另外,在侧面碰撞测试中,依靠坚固的结构和狭长的电池组设计,风行雷霆的电池并没有被波及到。这也意味着,在车辆遇到侧面碰撞的时候,风行雷霆也不会有过于薄弱的环节,能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防护性能。
最后,风行雷霆还进行了浸泡电池的安全测试。在这一测试环节中,铠甲电池被放置1米深的水下浸泡24小时。在实验结束后,确认电池安全,实现了不起火、不爆炸、无泄漏并且正常工作的能力。而且,在水泡这一环节中,铠甲电池的防护性能,也达到了国标要求的48倍,其安全性可见一斑。
从这一系列的安全测试可以看出,风行雷霆的铠甲电池真正将高安全性、高稳定性落到了实处。最终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家直观感受到的,就是更安心、更放心的用车和出行体验。
结束语
虽然风行雷霆只是一台13万级别的纯电SUV,但是在不高的价位之内,却把消费者甚为关心的电池安全性放在了更高的位置。而且,这台售价不高的纯电SUV,也真正起到了安全普及的作用。在这辆车上市后,随着用户感知的加强,风行雷霆能否通过更好的安全体验增强细分市场下的用户信心,减弱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安全问题的担心呢?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点滴资讯 | 上半年国内电动汽车起火事故下降31%
电动车自燃概率,已超过燃油 汽车 !
孙金华首先介绍了国内新能源 汽车 的保有量数据、2021年新能源 汽车 火灾的相关报告,诸多数据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感知契合。
据介绍,截止2021年底,我国“纯电动”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为784万辆,接近800万辆。
随着新能源 汽车 的大力发展,近几年,电动 汽车 火灾事故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孙金华引述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相关人员的介绍,2021年度,全国发生电动 汽车 火灾事故3000余起。根据我们接近800万辆的“纯电动”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计算, 着火概率大概在“万分之三” 左右(0.03%+),稍高于传统燃油车“年火灾事故率”约为 “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 (0.01%-0.02%)。
从这方面来讲,电动 汽车 着火概率是要比燃油车略高一些。
从2019年统计的火灾事故电池类型来看,60%是三元锂电池纯电动 汽车 ,5%是磷酸铁锂电动 汽车 ,还有35%是不明的。
那么,电动 汽车 在哪种状态下更容易发生自燃呢?
从2020年统计的电动 汽车 火灾数据分析,40%处在行驶状态占比最高,35%处在充电状态,25%则是在静止状态。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 汽车 处在静止状态的时间是最长的,但发生火灾的概率却最低,充电时间是最短的,但却占到35%的高比例。
从一年四季发生火灾的月份来看,在高温期时间段(6-9月)火灾发生概率比冬季和其他季节高出许多。
电动 汽车 为什么会自燃?
鉴于我们大多数人对化学反应、吸热放热等原理并不感兴趣,电池为什么会“自燃”我们就简单来分析,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深入研究。
简而言之,锂离子电池由正极材料(氧化剂)、负极材料、电解液(还原剂)、隔膜材料(还原剂)、电解质构成,其中的还原剂可以视作“可燃剂”,当氧化剂、可燃剂放在一起,再被充入能量的话,就容易发生事故。孙金华介绍说。
在电池内部,充电、放电过程中,有多个反应存在,有的是放热反应,有的是吸热反应。当充放电循环等物理热积累,形成初始热量,如果不能及时将热量导走的话,会诱发热失控反应。
具体而言,当锂电池温度达到90摄氏度左右时,负极表面的SEI膜开始分解,放出热量,使电池温度继续升高,当温度升至130摄氏度左右时隔膜开始收缩熔化,从而造成电池内部短路,最后起火。但在正常使用场景下,锂电池很难达到这个温度。
电池自燃:火势会反复,越燃越快!
而另一项与老百姓日常用车相关的研究结论表明,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共存体系的“热稳定性”均随荷电程度(SOC)的增加而降低,建立了荷电状态与产热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荷电状态越高,越容易热失控,即越容易发生火灾。
据其此前描述的试验过程:“有关不同的荷电状态火灾特性是不同的,比如说荷电状态比较高,百分之百荷电状态时,热失控后有多次‘射流火’的状态存在,开始着火了,限压阀打开以后,火喷出来喷的老远,喷出来以后火小了,有一个比较小的稳定火,过一段时间以后,火又喷的很高,反反复复,有多次‘射流火’存在,最后把这个电池烧完。”
同时,电池热失控传播规律试验显示,一个电池模组当中,第一个电池开始热失控,传播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以此类推,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它的传播速率是逐步递增的,也就是说,两个电池之间传播热失控的时间是越来越短的。
这也解释了大家看到的电动 汽车 燃烧过程中,火势突然蔓延的原理。因此,无论电动 汽车 是因为充电过程自燃,还是行驶过程中发生事故自燃,用户需要注意的一定是第一时间撤离车辆,即便一开始火势并不大,或者仅仅处在“冒烟”状态。
增加电动 汽车 自燃预警、优化灭火剂
如何避免自燃引发的乘员安全问题呢?孙金华认为,在电池使用过程当中,如果有事故隐患状态,可能发生热失控,系统应该进行“热失控预测预警”,发展三级多参数融合的电池火灾预测预警技术,第一级是故障预警,第二级是热失控预警,第三级是火灾报警。
这不难理解,如果普通新能源 汽车 增加相应预警提醒,那么驾驶者或者周边其他交通参与者能够及时察觉危险、迅速反应,防患于未然!这确实是给新能源车企的一个好建议!
此外,孙金华表示,针对新能源车型需要开发“专用灭火剂”,又兼具化学灭火与物理降温功能,并具备绝缘和环保性好的特点。
“万一着火之后,要迅速扑灭,不让它形成大灾。灭活剂要求有不良导体,能够带电灭火,第一次快速喷放,迅速扑灭火势,后面进行多次缓射,其目的一是降低电池温度,二是能保证系统里面的灭火剂浓度之后,使它不复燃。”孙金华解释说。
当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即便有相关的专业灭火设备,仍需要根据自身能力以及现场形式做出判断,如果缺乏相应的应急处理能力,“迅速撤离”仍然是最佳策略。
写在最后:
从文中阐述的纯电动新能源 汽车 的火灾发生概率来看,其相较于普通燃油车会略高,并且在充电过程和行驶过程(含发生碰撞交通事故)中更容易自燃。在此我们并非恶意“黑”新能源 汽车 ,仅仅希望通过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让新能源车主以及普通老百姓们意识到其相关特性并注意防范,谨防危险的发生。
从另一个角度的数据来看,2021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市场快速发展,全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57.8%。最新的预测数据显示, 2022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将超过500万辆 , 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18%。国内新能源 汽车 的快速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车主曝威马“锁电”致续航大缩水
半年巨亏600亿元,雷诺“甩锅”日产
此前一年多的管理层动荡叠加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运营业绩拉入了谷底。
雷诺日前公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净亏损高达73.8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06亿元),为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半年亏损,甚至超过了历年的全年亏损。对此,雷诺声称其严重亏损的原因在于日产业绩的恶化。
与此同时,日产与三菱汽车公布的最新季度财报显示,今年4~6月,两家公司也均出现了巨额亏损。
01?雷诺过半亏损归咎日产
受疫情影响,跨国车企皆出现大面积亏损,例如大众集团上半年亏损了1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5亿元),通用汽车第二季度亏损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亿元),但雷诺半年亏损竟然超过600亿元,可以说已成为全球主流车企中亏损最高的企业。
雷诺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全球销量为126万辆,同比下滑35%;营收同比下滑也超3成。针对全年,雷诺强调,鉴于欧洲和新兴市场的疫情仍存在不确定性,集团无法对其2020年经营状况做出可靠预测。
鉴于雷诺持有日产43.4%的股份,日产对于雷诺的利润贡献度颇高,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近年来日产运营业绩的恶化直接影响到雷诺的收益情况。在财报发布会上,雷诺副总裁克洛蒂德·德尔博斯直言:“雷诺汽车受到日产汽车损失的严重影响。”
雷诺方面认为,上半年产生如此大的亏损,除了疫情影响外,主要还是因为日产“拖了后腿”,雷诺亏损中有48.2亿欧元为日产拖累所致。由于疫情受创,日产暂时取消发放股息,这也致使雷诺的盈利状况恶化。
针对上半年的巨额亏损,雷诺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表示,将更坚定地执行此前发布的重组计划,包括裁员数千人、削减产品阵容、改善联盟伙伴在生产领域的合作等。
02?日产将连续两个财年巨亏
再看被雷诺“甩锅”的日产,日子自然也不好过。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承认,今年对日产汽车来说会“格外艰难”。财报显示,2020财年第一财季(4~6月),日产汽车全球销量大跌48%,营收遭遇腰斩,当季净亏损约285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8亿元),这是日产11年来首次在财年开端就出现亏损。
“市场前景仍然不确定,由于第二波疫情流行可能会导致需求进一步恶化。就盈利能力和自由现金流而言,2020财年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内田诚表示。
更为严峻的是,日产预计2020财年(2020年4月~2021年3月)整体将亏损67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1亿元)。鉴于日产上一财年也出现了6712亿日元的亏损,这也就意味着,在戈恩下台后,日产将连续两个财年出现巨额亏损。
事实上,雷诺的抱怨也不无道理,毕竟作为联盟中销量和利润的最大来源,日产的业绩状况直接影响联盟整体的走向。为扭转目前的困境,日产已经开始调整经营路线,一方面聚焦日本、北美和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关闭西班牙和印尼工厂,将达特桑品牌撤出韩国和俄罗斯市场,并减少东盟部分市场的业务。
至于在联盟中存在感最弱的三菱汽车,同样也没有逃脱亏损的命运。2020财年第一财季(4~6月),三菱汽车出现了176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7亿元)的净亏损,营收也同比下滑57%。与此同时,三菱汽车预计整个财年将净亏损36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7亿元)。为此,三菱汽车也开始进行经营重组,计划将固定成本削减20%,无限期停止在欧洲推出新车型,并将关闭位于日本岐阜县的负责生产帕杰罗SUV的工厂。“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还在持续。”三菱汽车首席执行官加藤隆雄表示。
另外,在推翻了前任掌舵者戈恩的快速扩张计划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在今年5月底推出的新中期规划在短时间内尚难以看到成效,如何重现联盟昔日的辉煌,考验着雷诺和日产掌舵者的手腕。
存在制动液渗漏隐患?上汽通用召回近25万辆别克GL8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决定自2020年7月31日起,召回别克GL8豪华商务汽车、别克全新一代GL8汽车,共计249953辆。
具体来看,召回涉及2016年9月28日至2018年7月24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17至2018年款别克GL8豪华商务汽车,共计112108辆;2016年6月6日至2018年10月1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17至2019年款别克全新一代GL8汽车,共计137845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因供应商制造工艺波动,可能导致制动管接头部位尺寸偏差,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制动液渗漏,制动压力减少,影响车辆制动性能,存在安全隐患。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制动管,以消除安全隐患。
上半年国内发生20起电动汽车起火事故?下降31%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根据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2020上半年国内共发生电动汽车起火事故2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31%;涉及车辆数目28辆,较去年同期下降22%,虽然国内电动汽车起火事故跟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行业安全问题仍不容忽视。
从2020上半年各月份来看,1-3月电动汽车起火事故发生较少,4-6月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6月份高达7起。而去年6月份发生了9起,说明6月是上半年电动汽车起火事故的高发月份,随着夏季来临,高温、暴晒等恶劣天气会引发电动汽车安全事故。
从各事故发生的所在城市来看,上半年国内电动汽车起火事故主要发生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中。其中,一线城市深圳共发生4起,新一线城市杭州发生3起。
从各事故发生的车辆类别来看,国内电动汽车起火事故高发的领域是新能源乘用车,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发生起火事故15起,占总量的75%;新能源客车领域发生起火事故较少,仅1起;新能源专用车领域发生起火事故4起,占总量的20%。
从各事故发生的动力类型来看,2020上半年发生的国内电动汽车起火事故均为纯电动,纯电动车型依然是起火事故的主力车型。
上半年营收利润大幅下降!跨国零部件业绩或跌入谷底
对于大多数跨国零部件企业而言,2020年上半年生存状况可谓是“水深火热”。
营收100%下降,利润大多呈负数,在已公布财报的10多家跨国零部件企业中,大陆、米其林、伟世通、法雷奥、维宁尔、奥托立夫等企业都面对这样一个冰冷的现实。
“上半年跨国零部件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似乎比去年更甚一筹。今年上半年以来欧美疫情蔓延导致这些企业大面积停工停产,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反映在财报上。”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中国汽车报》记者分析认为,跨国零部件企业同样受到自去年以来的车市滑坡加今年疫情的双重影响,正采取多种措施减少损失。
01?营收利润普遍下滑
从现有跨国零部件企业财报看,现有企业营收、利润情况大致分为三个区间。
第一,为利润下滑幅度较大者。奥托立夫上半年营收201.9亿元,同比下降33.2%;利润24.1亿元,同比下降55.6%。巴斯夫上半年营收2421亿元,同比下降2.5%;利润149.9亿元,同比下降41.5%。上半年,欧洲和北美汽车制造业因疫情影响一度宣布停产,奥托立夫和巴斯夫同样受到了疫情带来的市场冲击,营收和利润产生了较大下滑。
第二,为营收下滑幅度较大者。其中,维宁尔上半年营收38.1亿元,同比下降45.5%;安波福上半年营收362.7亿元,同比下降28%;法雷奥上半年营收579.3亿元,同比下降28%。其中,维宁尔为应对疫情危机,采取了裁员和让员工临时休假、削减研发支出等措施降低成本,预计今年全年研发费用将同比减少逾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亿元)。相似的是,上半年法雷奥裁员12000人。
第三,财报数据表现较好者。其中,大陆集团上半年营收1347.6亿元,同比下降10.25%,利润同比下降7%。欧司朗上半年营收117.2亿元,同比下降18.7%;实现利润5.7亿元,财报预计将同比下降3%。大陆集团财报指出,由于疫情还在持续,市场环境仍然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所以目前仍然很难评估疫情对生产、供应链和需求可能造成的进一步负面影响。
面对不容乐观的财报数据,疫情影响成为企业的共识。“新冠疫情给我们所有人带来了重大挑战。”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博士(Dr.MartinBrudermüller)表示,越是在这样的艰难时刻越是要扬己之长,以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开拓市场。
02?中国市场一枝独秀
值得注意的是,在营收、利润增长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跨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市场却有意外收获,无论是出货量和效益情况均在全球各大板块市场中位居前列。
上半年,法雷奥的各大板块市场业绩中,中国市场贡献15%,欧洲市场9%,北美市场4%。法雷奥表示,中国和美国市场的业务已经开始复苏,但是欧洲等其它地区的业务恢复速度缓慢。
“在欧洲和中国的销售额均跑赢大盘。”伟世通财报显示,虽然二季度市场因疫情导致停工停产需求骤降,但得益于新产品的推出和订单率的提高,该公司在中国和欧洲的销售额均跑赢大盘。尤其是第二季度,伟世通获得了超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亿元)的新业务订单,包括为一家中国车企提供多重显示模块,为另一家中国车企供应驾驶舱域控制器等。
在中国市场,佛吉亚自5月起实现快速、强劲复苏;6月,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3%。
上半年,安波福营收中,就地区而言,其在中国只减少8%,而在北美营收减少36%,欧洲减少24%,亚洲(不包括中国)下降11%,在南美减少24%。“业绩证明了我们产品组合和商业模式的战略性和可持续性。”安波福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evinClark表示,面临种种挑战,将利用灵活的成本结构、强大的业务增长措施来保持公司盈利能力。
03?下半年将向何处去?
上半年虽已成为过去,但财报数据令人忧心忡忡。下半年该如何力挽狂澜,是摆在所有跨国零部件企业面前的一道考题。
据预计,米其林的卡车轮胎市场全年将会下降13%~17%;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市场会下降15%~20%。米其林方面表示,预计到2022年下半年,业务才能恢复到2019年水平。
维宁尔为戴姆勒、福特和本田等汽车制造商供应ADAS视觉系统、雷达和软件,其对未来仍有信心。其表示,欧洲和北美客户在二季度后期已逐渐加大汽车产量。“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实现2020年效益目标。”维宁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anCarlson坦言。
安波福方面表示,因目前经济形势极其不稳定,疫情还可能持续产生影响,消费者需求低迷和供应链中断都会对汽车生产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安波福当前没有确立今年第三季度和2020全年财务增长目标。大陆集团亦持同样态度。而德纳同样认为,由于终端市场被疫情打乱,以及相关经济的不确定性,现在公布全年财务目标并不明智,计划在终端市场需求进一步稳定后再发布。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伟世通上半年仍然达成了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9亿元)的新合同,这将使该公司在下半年及未来受益。佛吉亚首席执行官PatrickKoller表示,公司第三季度预期良好,但第四季度的不确定性多。佛吉亚旨在下半年使集团销售额达7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24亿元)。
“下半年市场虽然不容过于乐观,但随着疫情应对和各国汽车行业企业复工复产,市场显然应该好于上半年,这对于跨国零部件企业也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曹鹤认为,市场和疫情的考验,对于跨国零部件企业而言,或成为其加速转型的新动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主曝威马“锁电”致续航大缩水
车主曝威马“锁电”致续航大缩水,今年1月10日,173名威马车主实名向威马递交律师函。该律师函中显示,威马私自对用户车辆进行锁电操作。车主曝威马“锁电”致续航大缩水。
车主曝威马“锁电”致续航大缩水1近日,多位威马车主反映,在威马4S店进行保养后,实际续航从250公里降至200公里。有汽车媒体找到相关车主做了实测,满电状态下只能开207公里。
威马汽车方面则表示,并没有锁电的行为,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冬季皆会有所衰减。
去年底,威马汽车在一个月内接连发生3起自燃事故。有网友怀疑,近两年多次自燃,是威马进行疑似锁电操作的原因。
名为“保养”,实则暗地锁电?
一次免费的保养,却让周先生走上了漫漫维权道路。
“去年5月份,我接到他们电话说免费保养,加上车当时后视镜异响,我就进店做了保养,全程没有跟我提‘锁电’的事,但是最后工单里有一项BMS升级。BMS就是车辆电池管理系统,也就是负责实现锁电功能的系统。”周先生对时代财经表示。
此次保养后,周先生感觉爱车续航能力下降明显。“这个车一开始就虚标比较多,400公里续航的车,被锁前也就250公里左右,更何况后面这一锁,车子只能跑200到180公里。”
“锁电”即锁住电池的电力。据公开资料显示,“锁电”包含两种概念,其一是像国家电网等一些充电桩直接写明,电池只能充到表显SOC(State of Charge)的95%,属于出于安全从外部对电池的使用做出一定限制。
其二是电池内锁SOC,通过篡改BMS(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数据,从而达到对电池电量SOC(系统级芯片)窗口的锁定,也就是人为地把电池能够达到的最大电量卡住,限制了电池的充电量和用电量。
而“锁电”使得电池容量的减小,也进一步导致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的减少。按照周先生的说法,威马厂商或属于第二种“锁电”情况。
在发现疑似“锁电”情况导致续航打折后,周先生几经维权,发现有同样遭遇的威马车主还有很多。“不止我一个人发现续航缩水,现在两个维权群已经有了500多名用户,联名维权车主人数也在不断上升。”
据周先生了解,去年底,出现了最集中、规模最大的一批疑似“锁电”操作。彼时,威马汽车推出“迎新年用户特优”活动,宣传随机抽取18888名幸运用户,提供全面车辆检查和200元京东卡。但车辆检查回来后,这批“幸运儿”却同样发现续航下降明显,质疑被忽悠去门店进行“锁电”操作。
参加了此次元旦活动的车主马先生向时代财经反映,自家车辆在做了日常保养后也出现“锁电”情况。据马先生透露,“去年6月车辆做了日常保养,后来发现,在满电情况下,车上路一开始就有动能回收了,之前是没有的。”
而另一个明显表现则是,续航缩水严重,“例如冬天往年同期满电跑200km,电池还能剩20%左右的电,21年冬天跑到180km,就剩10%左右了。”
另据马先生表示,自己发现车辆出现续航减少、在充满电的情况下出现动能回收等现象后,车友群里也有陆续有其他车主在反应车辆电池使用异常的情况。据马先生描述,“今年元旦以来发现大量车友都在称自己被威马锁电了,而被锁电的大多是EX5车型。”
而令车主们更不满的是,威马厂商对于前者反映的“锁电”质疑拒不承认,也未采取相关解决措施。据周先生提供的.与经销商沟通会谈录音显示,经销商相关代表称没有决策权,只能将用户的诉求整理反馈给威马汽车。但会谈之后,威马汽车同样没有联系用户对接。
2月21日,时代财经联系到了与周先生进行沟通的达世行威马售后服务中心,但该中心相关人士并未对车主的锁电质疑进行回复,只是表示“不知情”。
“锁电”后仍自燃?车主喊话:315不见不散
“这个事本质是威马通过侵害用户利益的方式,去弥补和掩盖其电池安全缺陷。”周先生猜测,前述操作背后,或许与威马汽车此前接二连三的起火事故有关。据悉,在改变电池的最高充电电压后,一定程度能降低电动车起火的概率。
据公开报道,2020年下旬,威马曾在35天内连续发生四起起火事故。随后,去年12月,郑州、海南等地多辆威马EX5又被曝起火。
“去年12月至今,已连着烧了5辆。”周先生联系到了其中一位发生起火事故的车主获悉,该车主8月进店保养过,但翻查之前的充电记录,保养之后充电再没能超过45度电池容量。在他们看来,该车之前可能已被“锁电”,但依然未能避免起火。
对于前述起火事故,威马官方并未公开进行回应,也未公布具体事故原因。“用户通过客服电话、门店、官方论坛等反映相关质疑,但都被忽视,在官方论坛发的帖被第一时间删帖;官方售后群组发现有人讨论该事件,群立刻解散。用户不得已,实在沟通无门,才发的律师函,结果至今依然没有任何回复。”周先生对时代财经称。
据悉,目前不少维权用户在微博公开喊话威马汽车及其创始人沈晖,“已经准备好全面证据,315不见不散。”
“维权车主的诉求都是最基本的,威马汽车召回更换安全且足额的电池,安全就是没有自燃风险;足额,是能日常跑到宣传续航的80%,也就是320公里。”周先生称,“这个方案是威马汽车19年自己提出来的用户升级方案之一,所以技术完全可行,方案完全成熟。”
车主曝威马“锁电”致续航大缩水2“开730公里过程中,居然需要充5次电,有时130公里就需要充电。”自2021年12月15日到4S店保养之后,威马车主朱平发现自己的电动车突然变得不耐开了。
朱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购买的2018款威马EX5 400 Extra创新版表显续航为320公里,前两年的冬季实际续航能够达到240~260公里,但就在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里,他的车最多只能开到200公里。
“我每天都要开60~80公里,去年12月15日去4S店保养之后,一下子就能感觉出不同,续航掉了50%。”朱平认为,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威马汽车在保养时对产品进行了锁电。
朱平并不是个例,在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威马锁电”共能搜索到79条相关投诉。另一位威马EX5车主张琪则告诉记者,目前在他所在维权群人数已经超过600人,其中大部分成员为威马EX5车主,也有少量威马EX5-Z、威马EX6及威马W6的车主。
“1月,我们170多位车主联名给威马送了律师函,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得到官方的回应。”张琪说到。
充电变慢、续航变少
“去年12月15日保养时,工作人员告诉我,除了常规项目外,还需要进行A柱打胶和BMS(电池管理系统)升级,当时就告诉我有个最新的电池软件,也没有告诉我升级之后会怎么样。”朱平告诉记者。
在朱平向记者展示的4S店服务工单上显示,当日4S店工作人员除了对IPM标签、保险丝和A柱进行相应的更换和维修外,还对ESC和BMS系统进行了升级。朱平称,这次升级之后,车辆的续航里程明显减少,同时充电速度也慢了很多。
“2021年2月11日,我在国家电网120kW的快充桩,充10.51度电用了17分钟,到2022年2月9日,我在特来电的150kW快充桩,充9.43度电,花了34分钟。”朱平表示,2021年那次是从5%电量开始充电,2022年这次的充电环境要比2021年好,而且是从20%开始充电,耗时反而更长。
朱平告诉记者,以过往经验,一般电量在20%以下时,充电功率并不会达到峰值,当电量在30%左右时,充电功率开始达到最高。“都是补10度电,在充电桩功率更小的情况下,从5%开始充居然比从20%开始充速度还快一倍,这就有问题了。”朱平认为,威马的锁电不仅仅是降低了产品续航里程,还限制了充电速度。
张琪亦遇到和朱平类似的情况。他告诉记者,刚提车时,他的EX5 400续航接近300公里,然而同样在元旦前后的北京,锁电之后续航已经掉到150~160公里,几近腰斩。同时,快充的充电速度明显变慢,功率和速度都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了快充的功率比慢充桩的功率还低的情况。
“有一次我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旁边3辆比亚迪都充好了,我还在那边等着,真是太可笑了。”张琪称,并非是在4S店进行常规保养时被威马方面进行了疑似锁电的操作。
“从去年6~7月份威马就开始锁电的操作,当时是以夏季活动进店保养等名义进行的;后来,威马又搞了送两百元京东卡进行检测的活动,还可以上门检测,我就是在上门检测的过程中被锁电的。”张琪如是说。
今年1月10日,173名威马车主实名向威马递交律师函。该律师函中显示,威马通过“保养”、“随机抽取18888名幸运儿活动”、“到店赠送200元京东卡”等活动,私自对用户车辆进行锁电操作。
同时据朱平介绍,在173名车主递交律师函后,威马汽车通过OTA(空中下载技术)私自对系统进行修改,在修改后仪表显示的续航信息前半段掉电较慢,续航显示情况时好时坏。
威马汽车方面则告诉记者,该公司并没有锁电的行为,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冬季皆会有所衰减。截至3月8日,威马共收到247位用户来电咨询关于续航的问题,并邀请相关用户前往就近售后门店,通过全车检测、陪同试驾等形式,帮助用户更好了解车辆状态、更全面发挥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及特点;
目前,邀约同意进店的用户为98人,征得用户同意后进行检测的车辆为38辆,检测结果均为正常。
新能源汽车频被消费者质疑锁电
对于威马方面的回复,部分车主表示并不认可。
北京威马EX5 400 pro车主刘廷告诉记者,在接到检测通知后,2月20日他去威马4S店进行了检测,在近6个小时的等待之后,4S店给出电池健康度96的结论,不符合衰减维修更换的条件。但据刘廷介绍,他的车刚刚行驶满3年,之前冬季续航大概能够达到230~250公里,今年冬季续航下滑至不到180公里。
有车主认为,近两年多次自燃,是威马进行疑似锁电操作的原因。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相关信息发现,2021年12月,威马汽车在一个月内接连发生3起自燃事故。2020年威马汽车亦曾因多起自燃事故,并发起过召回。
新能源汽车被用户质疑锁电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威马汽车。近期,多位小鹏汽车车主在黑猫投诉平台称,小鹏汽车P7首批670续航被无故锁电,80.3kwh电池容量只能充70kwh左右。对此,小鹏汽车客服回应称并无锁电。
2021年9月,广汽丰田iA5车主集体维权,称广汽丰田在未告知用户并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对大批广汽丰田iA5车型通过后台OTA升级电池管理系统BMS等,人为降低汽车动力电池可用容量以及限制汽车输出功率。早在2019年亦有特斯拉车主反映,车辆在经过厂家主导的程序升级后,电池容量、续航里程和充电功率均有明显衰减。
国内某车企研发工程师告诉记者,快充尽管充电速度快,但动力电池内电芯并无法保证完全一致,大电流快充会导致电芯电压不一致,进而影响整个电池包的放电能力;此外,部分电芯充满,部分电芯未充满的情况下,BMS系统可能会判断电池包未充满,进而继续充电,导致部分电芯出现过充。
早前,曾有部分车企产品因为电池过充而出现自燃事故。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部分车企会在动力电池行将充满时采用小电流充电,使得电芯电压尽可能保持一致,所带来的的问题便是充电时间增长,用户体验变差。而“锁电”可以在保证较快充电速度的同时,通过限制充电电量,减少过充的情况。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告诉记者,过充过放可能会导致动力电池“析锂”,产生的“枝晶”可能会刺破隔膜导致正负极短路,引发热失控和自燃。锁电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但有些相关的OTA升级或线下升级,车企并没有明确告知车主锁电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监管部门应该推出相关规定,要求车企明确告知车主升级内容和带来的影响。
“对于车主来说,在遇到OTA升级或线下升级时,一定要看清楚相关的条款。当下,有些被锁电,就是车主在没有看清楚升级提示的情况下点击了确认。”张翔如是说。
车主曝威马“锁电”致续航大缩水3针对自1月以来威马汽车被质疑“锁电”的问题,时隔两月,威马官方终于对此做出了回应。
威马回应媒体称,公司并没有锁电的行为,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冬季皆会有所衰减。
截至3月8日,威马共收到247位用户来电咨询关于续航的问题。威马称邀请了相关用户前往就近门店更好了解车辆状态,截至目前,邀约同意进店的用户为98人,征得用户同意后进行检测的车辆为38辆,检测结果均为正常。
早在2022年1月,173名威马车主联名向威马汽车发律师函,质疑车辆在未告知车主情况下被威马“锁电”,并以实际续航里程大幅衰减为由,要求威马汽车回应动力电池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据多位车主爆料,在参与了2021年底威马推出的“迎新年用户特优”活动中,做了全面车辆检查后发现续航下降明显,被质疑门店进行了“锁电”操作。
《财经天下》周刊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已有80条关于“威马锁电”的相关投诉。
有意思的是,对于大规模投诉威马还未做出回应之际,9日晚间,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曾呼吁:油价大涨,快买电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